十七帖

《十七帖》晋王羲之草书,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好王羲之书法,广收天下王羲之书,并有褚遂良为其识别真伪。世传:“敕”字本便为褚遂良审定本,为直接从王羲之真迹中摹刻而成,故最为逼真,又称馆本。共搜集三千纸,以一丈二尺为一卷,此即其中一卷。共27帖,134行,1160字,因第一帖首是“十七”二字,由此得名,有书中之龙之称。 《十七帖》用方折之笔,中锋行笔,力贯始终,转折处提按顿挫,笔断意连,笔画圆润敦厚,轻重分明,法度谨严。结体字态看似平稳,偏旁笔画之间充满着舒展、收缩、揖让,穿插险峻中求得动势,求得平衡和谐。通过千姿的变化,使得文字结体各个部分疏密关系得到最好程度上的组合,做到字字不同,天趣独绝。章法上字与字、行与行以疏朗简静,清丽怡和为特色,呼应、映带、血脉畅通、意气流动,收笔起笔紧紧扣住。在形式上,尽管带笔很少,但其实一贯自成规范,韵高千古。 黄庭坚曾云:右军笔法,如孟子道性善,庄周谈自然,纵说横说,无不如意,非复可以常理拘之。《十七帖》中流露出王羲之恣肆放浪的情意,用笔纵横毫不拘泥,点画虽短促,但千姿百态,变化无穷,虽名为草书,但楷法严密,既为草书中的最高境界,也是学书的必修范本。

  • 十七帖(一)

  • 十七帖(二)

  • 十七帖(三)

  • 十七帖(四)

联系方式
地址: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
电话: 86-10-63240618
传真: 86-10-63240616
邮编: 100083
邮箱: info@ci.cn
社交媒体
返回顶部